经济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必然的,传统能源的使用造成的污染是不可避免的。现在,不管从国家还是个人都倡导要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。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。近日自然资源部相关负责人表示,要动员社会力量,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到在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领域。
长期以来,由于高强度的国土开发建设、矿产资源开采以及海域开发利用等影响,使我国在生态保护修复方面历史欠账多、修复任务重、资金压力大,矛盾非常突出。近些年,中央财政在山水林田湖草修复工程、矿山生态修复、蓝色海湾建设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中投入了一定资金,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。但面对量大面广的生态问题,还存在不足。一方面政府财力投入有限,另一方面社会资本参与不足,形成了现实的瓶颈制约。
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是一个大工程,是一个长久的事情,我们必须动员社会力量,吸引社会资本通过各种渠道,利用各种形式,来加大生态保护修复投入。切实来提高生态系统的质量,来增加生态产品供给。
在实际工作中,由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具有较强的公益属性,投资回报周期长、收益低,产业发展也受到一定限制。由此影响到社会资本投入的积极性,迫切需要政策激励和制度保障,增强市场信心和预期,培育生态保护修复市场,发展生态产业。
近期自然资源部和(国家)林草局还联合印发了《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(2020—2025年)》,提出要贯彻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要求,按照谁修复谁受益的原则,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红树林保护修复。探索建立红树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。还要求各地结合实际,来制定推进红树林生态保护修复的一些具体政策措施。